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文 | 今世院风黄山,雄踞于安徽省皖南山区,更有黄岳、黄海、小西岳之称。黄山以雄奇峻秀、应有尽有的景致吸引了古今中外的游人,世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赞。在这当中,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号称黄山“四绝”。
自古以来,黄山即是人们乐于描绘的恒久的山水母题,其惊世风骨、卓绝仙颜以及瞬息万变的气质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他们写照山川,传神之所往,达心之所系,于造化自然中寻恒常的哲思。清代学者赵吉士评述:江南之奇,信在黄山;黄山之奇,信在诸峰;诸峰之奇,信在松石;松石之奇,信在拙古;云雾之奇,信在铺海。弘仁《黄海松石图》198.7×81cm,清代,上海博物馆藏。
梅清《黄山松谷图》263.9×101.6cm,清代,上海博物馆藏。明清时期,弘仁、梅清、石涛以描绘黄山著称;二十世纪则有黄宾虹、张大千、刘海粟等数登黄山举行写生创作。
到处是画的黄山,成为画家在形成奇特画面风貌时可师、可鉴的工具。黄山的雄伟奇观和精神品格,更成就了历代以来气势巍峨的黄山画作。傅抱石《黄山炼丹台》105.5×60.2cm,南京博物院藏。
李可染《黄山人字瀑》125×68.2cm载《历代名家画黄山》第180页,黄山风物区治理委员会编,人民美术出书社,2008年。黄山微步 · 蔡拥华十几年来,蔡拥华多次到黄山写生,以散游的心态,逐渐积累对黄山的认识,在描绘黄山的历程中倾诉内在的心声,为黄山这一文化母题铸就灵魂。黄山给了我一种奇妙无比的灵感,这里的山石松泉与中国画特有的笔墨纸砚是如此的默契。
这种默契在创作中对我发生了无穷的诱惑。众所周知,中国画生长的重要特点就是文人画的泛起。
文人画关于诗书画印的内在营造及其绘画题材的象征主义程式,令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充满了理想主义的东方情怀。而梅兰竹菊松的经典性与挂轴条屏手卷等形式的约定俗成,都蕴含着一定的传统文化理想。黄山松代表着坚强不屈的精神,它孤苦、正直、朴素,不怕严寒、四季常青,象征着铮铮铁骨的诗化精神。
——蔡拥华黄山山石千奇百怪,情趣迥异,令人叫绝。历史上文人书生特有的膜拜让黄山多了浪漫的理想主义情思。“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历史上类似米芾拜石的经典故事不胜枚举,这象征主义的传统令眼前的山石云海演绎着无穷的文脉才思。正如我前面讲到,黄山诸多视觉元素的“蒙太奇”式出现给了我一种特殊的文心妙境,而创作历程中发生的精神体验,更让我的心田发生自然的流淌和激荡,这也许就是黄山的魅力所在吧。
——蔡拥华蔡拥华 玉屏风华 180cm×388cm 纸本水墨 2019年- 长图局部 -萧峰还是乔峰,写生已非写生文 | 痕迹曾经在一篇小文章中约莫这样说过:传统的中国绘画有着与传统社会相近似的宗法制度,也即是渊源有自的传承性和正统性,而今世中国画最大的差别,是画家能够依托各自差别的小我私家配景作自我完足的个性化表述。我以为,蔡拥华的这些写生作品,就是上述看法又一有力证例。没有显着的“宋元丘壑”传统范式,也不是“明清笔墨”那样一招一式的规行矩步,更不依傍哪一大家哪一门派。
可谓我自为我,灼烁磊落!但若因此便说他下笔已到乌丝阑,则又似乎言过其实;倘若说他一超直入如来地,更是转言虚妄,此又是何等语?!然而,不行否认的是,日夕摩挲苦心搜求得来的诸如古砚名墨这样的文房宝玩,以及静室中正襟危坐的书法实践,无疑已经使蔡拥华获得了远比一般画家隧道的传统笔墨感悟;而坚实的西方画学根本,又为他提供了来自异域的视觉履历。蔡拥华 白练、齐云 180cm×48cm×2 纸本水墨 2020年大开大合黑白明白的构图习惯,既与他的版画家身份有关,也关乎他小我私家的气格。
他那侧锋杀纸貌似刮铁皴法然而却欲断还连的苍涩线条,与其说是书法用笔在山水画创作中的运用,毋宁视之为是他从同样以版画家身份转向中国画领域并最终成为山水画大家的赖少其先生那里,获得了某种笔墨上的启示。蔡拥华 鳌鱼峰、消夏 180cm×48cm×2 纸本水墨 2020年金庸大侠在“血统论”问题上的通脱态度,对于绘画创作中的跨学科实践和画家的角色转换,在我看来同样具有现实昭示意义。金氏用他的生花妙笔,通过从大宋“乔峰“到契丹“萧峰”的身份变化,硬生生逼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英雄;而集易筋经、吸星大法、独孤九剑等正宗内功和邪门歪道于一身的令狐冲,其在武学上的成就和人格上的魅力,又岂是门禁森严循规蹈矩之王谢子弟所能梦见?观摩古碑。
收藏古碑拓片和砚石。“写生”一词,虽然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泛起了已经不止一千年,可是,在20世纪的绘画语境中,这一词语的内在和外延究竟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也就是说,“写生”这一曾经在共和国建立初期的新山水画运动中被视之为革新传统山水画最为重要的法宝自己,早已植入了外来文化的因子。萧峰还是乔峰,写生已非写生。
蔡拥华 松谷庵 70cm×46cm 纸本水墨 2020年蔡拥华 玉屏 70cm×46cm 纸本水墨 2020年蔡拥华 寒意 70cm×46cm 纸本水墨 2020年曾几何时,“山水写生”被弃置如敝帚,而近年来,却又悄然成风,并有逐渐取代传统绘画模式而成为另外一种新的模式之势。我不知道这是阶段性的回归,还是曲折性的前进。可是我发现,在这种不停地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山水画新模式惯性作用之下,传统绘画中名贵的山水精神也正在悄然隐退。对于这一问题,蔡拥华由于是跨界的缘故,也就多了一份王谢子弟所容易忽视的警醒。
由此看来,乔峰虽然非我族类,而能尽得少林、丐帮两大门派绝学而傲视群雄,也并非完全是金大侠的扯谈。又跑题了。打住!蔡拥华 冬景 70cm×46cm 纸本水墨 2020年蔡拥华 白云深处 70cm×46cm 纸本水墨 2020年蔡拥华 玉屏 35cm×35cm 纸本水墨 2020年蔡拥华 Cai Yonghua1968年生于广东澄海。
1991年6月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1994年6月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治理指导委员会委员。
2000年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呼。
本文来源:亚搏手机版app下载-www.hropt.com